[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之政策模型及其理论模型
# 学习 # · 2021-02-07
一、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建构
1、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仿(仿真),是认识主体,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型两种。
2、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德洛尔):
(1)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2)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
(3)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上。
(4)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5)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
二、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理性模型主义、有限理性命题(西蒙)、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政治系统模型(伊斯顿)。
2、理性模型主义:
(1)依据完整信息做出理性决策,即遵循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方案。
(2)理性模型主义的特点:
①会依据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②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会做出一个决定,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选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③面对同样的选择,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④其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3、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提出。
(1)是完全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为对应原型的政策过程模型,包含两组命题:
①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
②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
4、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提出,把政策过程分为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
5、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提出,识图调和理性主义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上的矛盾,显得模棱两可。
6、政治系统模型:伊斯顿提出,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的系统运行过程,是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
7、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机构-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
8、机构-制度模型: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
9、集团模型:戴维杜鲁门出版《政府过程》提出集团理论,莱瑟姆提出政策模型。
(1)集团模型的基本命题:
①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集团间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各集团争取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
②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应占支配地位的集团的利益。
③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集团之间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
④随着各集团的力量和影响的消长,公共政策将变得有利于其影响增加的那些团体的利益,而不利于其影响下降的那些团体的利益。
10、精英模型:托马斯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中总由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2)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的基本观点,才能进入统治集团。
(3)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
(4)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要求,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三、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
2、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又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
3、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4、“上下来去”政策过程的根本追求是科学决策。
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科学决策(决策过程科学化):决策者及其他决策参与者遵循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决策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对政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客观环境,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做预测、判断和抉择。
2、如何做到决策过程的科学化:
(1)制定和执行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科学原则和方法进行操作。
(2)从大量决策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3)决策手段的自动化。
3、民主决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指保障公民和各种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尽可能地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
4、如何做到决策过程的民主化:
(1)征求各部门、各地方的意见与建议。
(2)在征求意见时,力求广泛而全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完善决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一木林多 - https://www.l5v.cn/archives/2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