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学习 # · 2020-06-13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 a、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以小农经济为主,形成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b、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c、文化:儒家思想为核心(仁政、三纲五常)。
- d、社会: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度。
2、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乾隆时期清朝由盛转衰):
- a、政治:中央集权强化,官僚机构膨胀。
- b、经济:土地兼并,农民生活极端痛苦。
- c、文化:文字狱、万马齐喑。
- d、对外:闭关锁国。
3、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经济: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2、政治: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8世纪)。
3、殖民:帝国主义对外殖民扩张(商品生产的需要,主要目的是开辟商品倾销市场)。
4、1832年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数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并鼓吹对中国进行侵略。
5、1836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的侵略):
- a、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签订《南京(江宁)条约》,割香港岛,开放广厦门福宁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
- b、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北京条约》,国外公使常驻北京,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达到高潮。
- d、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e、1894日本旅顺大屠杀。
- f、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 g、1928日本济南惨案。
- h、1937日本南京大屠杀。
2、政治控制:
- a、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 b、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
- c、扶植代理人。
3、经济掠夺:
- a、控制通商口岸。
- b、剥夺关税自主权:英国赫德掌管海关大权40年。
- c、倾销商品、资本输出:二鸦之后。
4、文化渗透:
- a、宗教渗透和侵略:基督教广学会《万国公报》、《中国丛报》、北华捷报》。
- b、宣扬“种族优劣论”。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
2、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 a、政治: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操纵中国命脉,奴役中国人民。
- b、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a、地主阶级:大部分地主仍依靠地租剥削为主。
- b、农民阶级: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资产阶级:
- Ⅰ、组成:买办、地主、官僚、商人。
Ⅱ、民族资产阶级:
- ①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 ②因力量薄弱,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d、工人阶级:
Ⅰ、特点:
- 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 ②工人阶级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
- ③他们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 Ⅱ、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4、两对主要矛盾:
- a、内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b、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5、两大历史任务:
- a、内容:民族独立和解放(生产关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生产力)。
- b、影响: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 a、1841年广州三元里斗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 b、1895年台湾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和台湾军民抗日侵略。
2、爱国官兵的斗争: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虎门)、江南提督陈化成(吴淞炮台)、副都统海龄(镇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史荣椿、乐善(大沽炮台)。
- c、中法战争:刘铭传击退法舰,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 d、甲午战争:平壤左宝贵、黄海邓世昌(致远舰)、黄海林永升(经远舰)、威海卫丁汝昌(北洋舰)、威海卫刘步蟾(定远舰)。
3、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 a、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 b、经济、技术落后。
4、瓜分中国的图谋:
- a、边疆危机。
- b、瓜分危机:甲午战争后。
- c、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5、瓜分中国图谋破产:
- a、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 b、根本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6、民族意识的觉醒:
- a、林则徐《四洲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b、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 c、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提出“救亡”。
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1842年中英《南京(江宁)条约》:割香港岛,开放广厦福宁上,赔款2100万。
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
3、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正式把协定关税条款写入条约。
4、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瑷6北4勘44)
5、1858年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商品只需在海关交纳子口税。
6、1858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开放伊犁和喀什噶尔,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赔款800万。
7、1858年中俄《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8、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西北44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9、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亿白银。
10、1901年八国《辛丑条约》:赔款4.5亿白银,赔款最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一木林多 - https://www.l5v.cn/archives/13/
评论